汕头市规划建设镇邦路美食街打造潮玩潮乐潮食基地让百年老街重燃“烟火气”
汕头市规划建设镇邦路美食街打造潮玩潮乐潮食基地让百年老街重燃“烟火气”
编者按:历经千年的潮汕菜是独具潮汕文化特色、驰名海内外的菜系之一,更是汕头的文化符号和国际名片。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保护传承“老汕头”历史文脉,推动潮汕菜产业做优质量、做精工艺、做大市场、做强优势、做响品牌。近期,市委书记温湛滨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推动潮汕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其中提出要新建镇邦路美食街,使其成为“潮玩潮乐潮食”基地。那么,镇邦路美食街的建设对小公园保育活化、让海内外潮人留住乡愁、打造世界美食之都有什么重要作用?本报今起推出《汕头小吃市场》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进镇邦路,感受百年老街的今昔变迁,以及未来镇邦路美食街的“烟火气”。
汕头美食驰名海内外,是响当当的文化符号和国际名片。当前,我市紧扣产业布局,以抓工业、建产业的思路,系统谋划、凝聚合力,奋力推动潮汕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小公园片区,我市规划打造镇邦路美食街,使其成为“潮玩潮乐潮食”基地,力促潮汕美食和文化融合发展。
小公园片区是上世纪30年代“老汕头”经济繁荣的象征,是“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当时,开埠后的汕头城区形成小公园、“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汕头小吃市场,而“一镇邦”指的就是镇邦街。在这一条小小的街巷里,就集陇西特色小吃,还分布着学校、商铺、批馆和银庄等。“当时筑路就是为了保护城市的边缘,故命名‘镇邦’。”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副研究馆员张如强告诉汕头小吃市场于靠近码头,潮阳、揭阳、大埔、梅州的人们来到这里聚集成市,就开了不少店面。那个时候,全国的电话普及率极低,装电话者必是大行铺,而当时整条镇邦街都是商铺,电话户分布均匀,由此可见旧时镇邦街之繁华。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这商贾云集、百业并存的掩护下,10年底,中央交通局才在镇邦街7号建立了“上海中法药房汕头分号”作为交通局直属交通站,护送大批干部安全进入中央苏区,还承担起输送军需、民用物资的重要作用。这段红色革命历史,也为商业老街增添了浓厚的红色印迹。
随着商业氛围和商业效应持续扩大,同样在10年,镇邦街便沿西南方向延伸扩建,形成了镇邦路,也就是如今的镇邦片区。作为连接小公园核心街区与西堤片区的重要节点,在汕头埠繁荣发展的带动下,历史上的镇邦片区洋杂百货、棉布绸缎等零售商店相当密集,从周边甚至更远的“担八索”(大同小吃)的生意人常常会在这里投宿。
“民国时期,镇邦路只有皇后行、大丰行两家较大商行,其余是收找业和中小型的干鲜果、日杂、药材业以及客栈业。19年之后,镇邦路的建筑物多改为住宅,有数家旅店和饮食店。19年,受海平路农贸市场的辐射,镇邦路住宅冒出不少糖烟酒杂货店。19年之后,镇邦路开了不少饮食店,海墘内街至海平路地段成为水产市场早市。”市政协文史特约研究员鄞镇凯捋出一条时间线,他告诉汕头小吃市场邦路的业态比较杂,并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经营内容,当年还形成了汕头较早的夜市。“夜市很活跃,主要是粿条面,还有经济饭菜,经常都可以看到食客要排队。汕头在很久以前就是全国有名的‘不夜城’了。”鄞镇凯说。
漫步镇邦路,连续统一的骑楼建筑依然存在,一些老街招还依稀可见。这片商贸旺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珍贵的红色革命烙印,至今仍为老一辈人津津乐道。时光流转,汕头经济特区走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小公园开埠区修复改造二期工程项目加快推进,随着镇邦路(鹿寨中渡古镇小吃)改造完成,镇邦片区也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为重燃商业老街的“烟火气”,我市规划打造镇邦路美食街,引进潮汕特色美食,打造集餐饮和文化展示、文化创意、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潮汕菜特色品牌展示场所,将进一步点亮夜间经济,为海内外潮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注入新活力,助力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我们有很多美食都是分散在小公园片区里面,现在打造美食街,就能够更好地让外地游客有‘一站式’体验,尝到汕头的粿品、粽球等传统美食。”张如强指出,美食街还要注入潮汕美食文化、红色文化、侨文化等元素,让海外拼搏的华人华侨和广大在外乡亲回到这里能够找到儿时的美食记忆,也让“烟火气”“夜经济”将整个小公园开埠区带得更火更旺。“我十分期待镇邦路美食街建成,希望此项工程能够成为活化小公园片区的示范工程。”鄞镇凯建议,以潮汕美食为主业,客栈业为副业,间以水果饮料、其他地方美食为配衬,丰富美食街业态,同时保留住唤起昔日记忆的元素,体现出老汕头埠的历史文化特色,真正打响城市品牌,盘活一座城市。